宜禾園地
宜禾園地
小心集體感染的可能性 - 認識「呼吸道融合病毒」

文:基隆長庚醫院小兒科主任 蔡明翰

認識  「呼吸道融合病毒」

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症病原,在高曝露風險的托嬰中心或坐月子中心尤其要特別留心集體感染的可能性,所幸大部分的患童都會逐漸痊癒,僅有少部分有先天性心臟病或慢性肺病的高風險兒童較會有嚴重的併發症,故家長在照顧上無需太過擔心,但仍需注意寶貝的臨床症狀,若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食慾下降且有尿量減少等脫水徵候時,請一定要帶寶貝就醫,如此才能適時給寶貝最好的治療。

小心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

     兒童有咳嗽或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時,醫師會先判斷它是屬於上呼吸道感染(即俗稱的感冒)或是下呼吸道感染。臨床上,當兒童有下呼吸道感染時往往病情較為嚴重,必要時甚至須住院治療,而呼吸道融合病毒正是2歲以下小孩最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之病原體,亦是嬰幼兒急性細支氣管炎最重要的致病原,據統計,1歲以前約有三分之二的嬰幼兒曾感染過,到了2歲則幾乎每個小孩都曾感染過。

    呼吸道融合病毒導致的感染症一般常見於秋冬季節,台灣則因四季的溫差不顯著,所以一年四季節都有可能出現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它會藉由飛沫或接觸等方式傳染,進入人體後侵犯下呼吸道黏膜細胞,導致下呼吸道的細支氣管發炎、水腫及氣管堵塞。

藉由飛沫或接觸等方式傳染

    年齡較大的兒童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病情較輕微如咳嗽流鼻水等一般感冒症狀般;但是若2歲以下的嬰孩感染到的話症狀會較嚴重,主要是由於2歲以下的嬰孩支氣管管徑較為細小,氣管較易堵塞進而造成呼吸窘迫之症狀,新生兒感染相對於6個月至2歲之間的嬰孩而言雖較為少見,然而由於此病毒是經由飛沫或接觸等方式傳染,在高暴露風險的場域如月子中心或托嬰中心等地方,感染率特別高,加以病毒黏附於新生兒的氣管可能長達2至3週之久,所以新生兒在這些高曝露風險的場所,特別要注意集體感染的可能性。

 

除新生兒外,若兒童本身有特別健康方面的問題如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肺疾病、神經肌肉疾患或免疫功能不全者,或是早產兒本身,都會是併發嚴重肺炎或甚至呼吸衰竭的高危險族群,值得我們特別關心。

    呼吸道融合病毒的診斷較常用的方法是以棉棒採檢鼻咽分泌物作「快速呼吸道融合病毒抗原」之鑑定,「病毒培養」雖然是較正確的診斷方法,但往往要耗時數日才會有結果。在治療方面主要是要維持呼吸道通暢,及其他支持性的照護,包括潮濕氧氣的治療、足量的水分以及退燒的處置等;若病童出現呼吸衰竭時則需要進入加護病房給予呼吸器的處置。

勤洗手降低接觸病毒的機會

    對於多數兒童而言,勤洗手以降低接觸病毒的機會是最簡單且最有效的方法,另外持續哺餵母乳也可提供嬰幼兒較好的免疫力;目前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並沒有疫苗可使用,但有具中和呼吸道融合病毒作用的單株抗體(Palivizumab)可供使用,由於其保護力僅能維持一個月,故目前一歲以下兒童應每一個月施打一劑,現在健保署已將其納入健保給付範圍,開放對象為28週以下之早產兒、慢性肺病早產兒以及有血行動力學有顯著異常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