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園地
宜禾園地
宜禾交流小天地

宜禾交流小天地

1.在寶寶剛出生的第一年,他們還在適應外界的環境,新手爸媽面對新生寶寶出現的問題或疾病,是手足無措還是老神在在呢?例如:感冒、腹瀉、脹氣、尿布疹(紅屁股)、濕疹(口水疹)...等,這些都是一歲寶寶很常見的,只要發現得當,處理得宜,爸爸媽媽不用太緊張喔!就感冒來說,很多父母覺得寶寶很容易鼻塞,是不是感冒了?其實是因為寶寶的呼吸道較小(窄),常因為一點分泌物就讓呼吸道有點塞,所以就容易發出類似鼻塞或是喉嚨有痰的聲音,等寶寶呼吸道變得較大(寬)、較成熟時,這些聲音就會漸漸消失;另外,偶爾發現寶寶容易流鼻水、打噴嚏,是因為寶寶的鼻黏膜比較「敏感」,若是寶寶沒有其他不適,鼻水透明無色,也吃得好睡得好,就不用擔心寶寶是否感冒了。再者,尿布疹也是父母很頭痛的問題,寶寶的肌膚脆弱,若加上腹瀉,長時間包覆尿布,很容易出現接觸性皮膚炎,就是所謂的尿布疹。在中心,老師通常1-2小時會更換一次尿布,若是排便,則會以水洗方式清洗,再用浴巾輕拍擦掉水份。如果寶寶已經輕微紅屁股,凡士林、護膚膏等都可以阻隔皮膚,但若是狀況嚴重,尿布疹有時會併發黴菌或念珠菌感染,還是需要看醫生!最後,如果爸爸媽媽在育兒上有任何問題,歡迎詢問班級導師或是Nina園長媽咪哦!
Amanda老師

2.寶貝在入園前有不明原因發燒,請家長先行帶寶貝就診;確認無傳染性疾病即可送托,入園後老師會依照家長填寫的「用藥委託單」替寶貝餵藥,如未填寫用藥委託單,中心則依新北市政府評鑑項目規定無法「三讀五對」,則不予餵藥;若是寶貝在入園後才出現發燒狀況,體溫達38度C以上,中心會先採用物理性退燒方法替孩子降溫。例如:1.溫水擦拭寶貝身體或是洗溫水澡2.給寶貝多喝溫開水,不但有穩定體溫作用也可避免讓寶貝的體溫再度的快速升溫。3.必要時才會替孩子拿起家長放置書包裡的退熱貼或退燒藥水給寶貝使用。請家長放心,中心在餵退燒藥水之前,也會先以電話通知家長詢問後再進行餵藥,以上方式若未見改善,中心則會(再次)通知家長立即接回寶貝並帶寶貝去看診,感謝家長您的配合。
Lisa老師

3.時序已進入春季,天氣逐漸暖和起來,也正是訓練2-3歲幼兒如廁的好時機,中心已針對此年齡層的孩子們,依照年齡大小、發展能力,表列出一連串的如廁訓練的順序及流程。每一位開始做如廁訓練的孩子,都會給予一張“戒尿布流程表”作為家長參考的依據,請家長在家中協助配合,以達到最好的效果。由於這階段的孩子,(對周遭環境注意力已提升)假如知道大人正如廁也會讓孩子感到興趣想要模仿學習。如廁訓練最基本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寶貝能定時上廁所,久了就有能力控制自己想如廁時間。ㄧ開始練習時,會建議在家中時間是利用沐浴前,讓寶貝坐在馬桶上體驗,也許有些孩子才坐幾秒就沒有耐心坐不住,而想要起來,但家長能耐心陪同下讓孩子從一數到十,再逐漸延長時間,假日時可依照如廁訓練表,定時讓孩子練習。因開始戒尿布,就是代表寶貝的能力發展已進入另一個學習里程,所以在進行之前,家長應做好準備功課,幫助寶貝成功戒尿布喔!
Kitty老師

4.在寶寶滿7-8個月以後,會辨認主要照顧者,且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情形,有時明明只是離開視線一下子,但寶寶就是會哇哇大哭要你必須立刻出現在他的面前,而這段過渡期需要照顧者給予適當的回應與引導,就能夠幫助孩子走過這段黏人時期。當依附關係良好,也能夠讓寶寶感到安心與安全~而如何維持依附關係良好需要照顧者留意兩個部份。第一,能否理解寶寶的需求,在寶寶餓了、渴了、想睡覺了、不舒服了以及尿布濕了的基本生理需求.第二,能否給予正確的回應,是指回應寶寶的品質,而不是時間的長短,應該要「重質」而不用執著於量的部份,例如寶寶基於生理需要而哭泣,這時照顧者須觀察及分辨,合理的哭泣立即處理需求部份再給予適時安撫(抱抱),而不合理的哭泣照顧者可以試著用不同的方式來做出回應.例如:增加口頭的回應搭配安撫動作(輕拍),讓寶寶知道你了解他在表達情緒。寶寶分離焦慮的情況,通常只是一個過渡期,若在寶寶發展期間給予適當的回應,家長不用過度驚慌,只需要多點耐心與引導就好囉!
Bella老師

5.爸爸媽媽是否有觀察到家中的寶貝在手足之間或到親戚或朋友家,與同儕互動玩玩具時,會出現搶玩具的情形。現今大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居多,感覺孩子獨自擁有自己的玩具像是合理化的行為,所以就缺乏與人分享的機會,通常1歲半~2歲半的孩子經常會出現想獨佔不願分享,而有伸手搶東西的動作,當有搶東西的動作出現時,家長不要急於責罵,這樣一來會讓孩子更不願意分享.因~“分享”是需要練習的,先讓寶貝先有自己玩具的滿足及安全感後再來引導分享,而對口語表達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往往等不及對方說一聲“好”字,瞬間就只能用行動伸手來搶,這亦會造成孩子之間因情緒上來,出現咬人、咬自己、大叫、大哭、臉部出現生氣的表情等反應,所以中心的老師平時會透過故事繪本或遊戲活動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分享及等待的重要性,並告訴孩子如果是你的玩具被搶了,你會不會很難過(同理心).在家中爸媽也可營造分享的環境,先藉由故事繪本來加深孩子對分享的概念(與中心同步),當孩子出現分享行為時,一定要肯定孩子給予讚美及大大擁抱,讓孩子樂於分享這件事,知道他(她)們是最棒的。
Betty老師

6.時常有家長會問老師,為什麼孩子在家與在中心的表現差很大,明明孩子在中心,可以自行吃飯且不挑食,午休時間到了就可以乖乖睡覺!但,一回到家卻變成另一種模樣,挑食、不聽話、時常哭鬧…等,常讓家長感覺到困擾,我家寶貝怎麼是"在校小天使,在家小搗蛋",似乎都只聽老師的話啊!其實這代表老師和爸媽對待他們的方式是有些不一樣的喔!在中心,老師須面對這麼多孩子,基本上都給予相同態度的關切,但在家裡,時常是幾個大人圍著孩子或是家庭所有的活動都以孩子為中心,造成孩子覺得自己就是最重要的,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想要求大人聽自己的.還有,規矩訂定和執行力不同.在中心,老師會制定明確的規矩並實際落實,通常老師會一再說明,並在孩子表現好時,給予讚美鼓勵!在家爸媽在有情緒的當下,常常會靠語言來做"制止",例如:吃飯要坐好,不可跑來跑去,不自己吃飯就餓肚子!結果又擔心孩子餓肚子,乾脆在2餐之間給點心或是明明犯錯了,本來是要取消某項福利,結果孩子一哭鬧就心軟,和孩子妥協,再不然就是另有一個大人介入,最後就是不了了之啦!老師們建議爸媽,將良好的行為舉止制定成必須遵守的行為,並落實作息內,讓幼兒通過反覆執行,內化成一種自然而然習慣性的行為.例:吃飯前要洗手,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上進食,不可亂跑或邊吃邊玩,玩具要記得收好......當孩子表現好時,給孩子正面具體的鼓勵,而非縱容,相信您家寶貝會越來越棒喔!
Maggie老師

2021.03 宜禾交流小天地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