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園地
宜禾園地
親職分享交流小天地 - 九月

互動
寶寶誕生父母在抱孩子同時不經意會從指尖至手指再到手掌自然的撫摸寶寶身體與四肢。這方式是父母與嬰兒接觸的按摩方式。「按摩」對大人而言,能在忙碌的一天得到紓壓,但對寶寶來說亦是如此,透過揉揉小手、捏捏小腳,對寶寶肌膚進行按摩,能增加嬰兒的安全感、信賴感及幸福感外,也有益於消化舒緩脹氣,改善睡眠品質及心情放鬆,讓早產兒健康發育良好,亦是父母和孩子間親密關係的連繫。中心老師非常敬業也十分用心,在疫情前假日透過自我成長學習不斷提升專業,研習「嬰幼兒按摩]課程,專業的團隊,讓寶貝們快樂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中心曾聘請專業講師到園所,教導家長如何替寶貝按摩,講師提到-從孩子出生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按摩,6個月前的寶寶要先建立親密感,按摩手法要以大範圍、輕柔手法為主;待孩子大一些會翻身、爬行,按摩的方法再做調整。如:促進血液循環的瑞典式擠奶法能幫助肌肉放鬆(是從末稍往心臟方向按摩)印度擠奶法-可消除脹氣、便秘(則由心臟方向往末稍神經按摩)愛的語言有很多,“嬰兒按摩”就是其中之一。“撫觸”是我們的第一語言,溫柔輕撫可以讓寶寶有安全感,心情更加愉悅.幫寶貝按摩前要準備一個舒適的環境,播放輕柔的音樂加上柔和的燈光與室溫25-28度,準備好大毛巾、墊子及尋找適合寶寶使用的按摩油(純天然冷壓椰子油)寶寶進行按摩最佳時機,當寶寶需要與人互動,心情愉悅時及換好尿布後或洗澡後睡覺前,則可進行按摩(按摩時可和寶貝輕柔說話),按摩時間只要寶貝配合度高,就可依照寶貝的需要來衡量。切記~當寶貝出現哭鬧(不強迫)或正在熟睡、餵奶後及生病時,都不能進行按摩。「嬰兒按摩」能給孩子帶來這麼多好處,假日家長不妨試試與孩子進行按摩~針對以上建議如有不清楚,歡迎詢問Nina園長媽咪或班級導師喔!             
Peggy老師


分享資訊
疫情降至二級已有一個月多了,孩子們也終於能安心到校上課,家長也可以因此放鬆心情好好的上班~但相信家長們也知道,最近疫情似乎又蔓延至校園及社區群聚感染,讓原以為可稍微安心的我們,開始慢慢緊張了起來;學校老師們並沒有因此放鬆警戒狀態,為了可以讓家長及孩子們安全到校上課,學校做了很多防疫措施~

1.每日確實測量體溫2次(老師與孩子入園時及下午時段),孩子如有額溫37.5度,會立即通知家長帶回孩子做觀察,必要時就醫看診。
2.學校每日不定時的清消環境,也在孩子入園時,以防疫奈米消毒霧化噴霧槍全身消毒(嬰兒推車、揹巾、孩子個人物品及書包亦是如此)。
3.孩子們的教玩具在每日使用後或放學後,老師們也都清潔及消毒。教室環境(如:櫃子、小床、費雪椅、幫寶椅),都會以稀釋漂白水擦拭來做消毒。
4.活動後、用餐前、上床入睡同時,會替孩子乾洗手噴酒精或濕洗手用洗手乳洗淨,每日更換衣物前,以洗臉巾擦拭臉、身體及手部,替孩子清潔身體。中心在這裡也提供家長們一些防疫的小知識:
1.出門記得戴好口罩,返家後將外出衣物先換掉,外出鞋不進屋內,避免將病毒帶回家。
2.保持良好社交距離,減少人與人的接觸,改為線上或視訊問候。
3.一定要勤洗手,認真洗手超過20秒,如不便洗手時,可隨時攜帶酒精噴霧,以備不時之需。
4.早睡早起勿熬夜,可增強免疫力,多運動可強壯身體不易生病。
5.隨身常用的3C用品(如:手機、平板、電腦、眼鏡等等),也要記得隨手做清潔。
6.飲食方面,要營養均衡,請多攝取(蛋白質、維生素C及水分),可先從食材中挑選,含有豐富蛋白質來源(如:魚肉、雞胸肉、豬後腿肉,豆類)。維生素C(如:芭樂、奇異果、木瓜、紅甜椒、花椰菜)。家長本身對於外食居多的家庭,也可額外挑選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來補充平日無法攝取的養分。而水分 (占人體的百分之60 - 70 % ,能夠調節體溫及代謝廢物排出避免累積在體內,如果每天能喝1800-2400c.c. 會讓血管更健康、也增加了抵抗力。以上資訊提供分享,我們一起對抗病毒,做好防疫措施,照顧好身體,有了健康,保護自己同時也是在保護家人及孩子,做好防疫人人有責,讓我們一起加油~                                      
小Emma老師


關照情緒
有家長談到自家寶貝在家的調皮情況,總是搖搖頭說“沒辦法,只有生一個孩子啊”,現今社會,因為諸多因素,許多家庭只有一位孩子,所以,我們會發現,“公主,王子”常被冠在獨生子女身上,但是,這絕非必然的,就算家中有手足,也是可能會和獨生子女有相同的情況.不過,我們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長大以後變成“王子公主”,“小霸王”,就對孩子過於嚴格,應該要試著理解孩子的心裡想法並給予陪伴引導.獨生子女的爸媽時常會因為無從比較,往往不了解各階段孩子應有的成長,例如:覺得孩子和別人起爭執,搶玩具很不應該,但到學校後會發現小孩之間的鬥嘴是難免的,有時鬥嘴一會兒又和好如初啦!這就是孩子們的可愛之處!中心部份孩子有手足,有些是獨生子女,無論身份為何,班上的孩子們年紀相差多少,在中心一樣是有辦法學習到相親相愛,手足友愛喔!老師們在平日會漸進式的引導孩子,方法如下:1.先介紹新成員(新同學或弟弟妹妹)2.衡量孩子的能力,從適當的事情著手,例如:幫忙拿玩具,收玩具...3.多安排機會讓大、小孩子一起互動,並留意互動方式及安全性,例如:體能活動,讓大的孩子帶著小的弟妹一起活動4.讓學習照顧成為趣事,孩子是出於自願,而非大人半強迫,成為一種負擔,老師們會引導孩子學習具體的照顧行為,例如:請孩子當小老師,唱兒歌給弟妹聽或說故事.中心的孩子們,無論家庭結構為何,都能做到相親相愛,這就是中心的宗旨-宜禾是個有愛的大家庭喔! 
Maggie老師


互動
語言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從新生兒如何聽得懂至說出疊字-單字-整串字,進而表達感受與想法,一直是所有父母感興趣的課題。根據研究發現胎兒時期就已發展出語言學習的能力,只要沒有受到異常的因素干擾,寶寶出生後浸潤在語言環境中,大部分很自然地都能發展出口語表達能力。然而從觀察孩子的語言發展歷程,會發現在不同環境下,孩子的發展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後天練習與刺激確實是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因素之一。近年來由於社會變遷,雙薪家庭的增加,孩子多數由保母或爺爺奶奶照顧。再加上生活步調的加快以及大人的忙碌,使孩子在3c產品及電視時間花較多;所以,孩子和大人的互動減少了,說話機會也變少了;或許各種資訊的發達,使孩子的認知能力進步,但孩子的溝通能力卻並不明顯進步,這是非常可惜的。「因此送托嬰中心是家長您正確的選擇」。父母或照顧者,如何利用生活上的事件,來增加孩子的語言能力(包含:多與孩子說話或多與孩子溝通的經驗)。在溝通同時,孩子必須學習等待、傾聽,並且學習聽懂話中的意思,然後用正確的語言符號回應照顧者的問話。溝通過程中,說話者可以成為聽話者,聽話者也可以成為說話者,是一種不斷的循環,必須有等待和輪流,要能解讀說話者的意思,更要瞭解溝通時的非語言線索及情境,這些能力,絕對無法靠圖片、聽錄音帶,或要求孩子跟著大人唸,就能學會。幼兒的語言學習及溝通能力建立,必需在各種情境當中來學習發展的。而與孩子聊天次數越多的影響力遠比給予的詞彙量影響力要更大。研究中發現在18-24個月這段期間,如果家長能給予孩子豐富的語言經驗(多和孩子說話、多和孩子輕鬆聊天),可提升孩子嬰幼兒時期的語言能力,為孩子打好10年後的表達能力基礎,家長如何和口語能力還不多的小小孩聊天? 很簡單,就是抱著孩子,打開一本童書,建議運用”對話式共讀”方式,引導孩子參與口語互動,(其實就是聊天互動的方式)。能提供較豐富的詞彙量,也能引起孩子有更多主動的口語互動,與孩子說話,是每個家長在照顧孩子時都能進行的方式。達到開發孩子腦部的最好效果,可説是一項投報率最高的教育方式喔 ~
Kate老師



互動
5/28 -7/27宣布三級警戒已放2個多月防疫假,因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而防疫的第一步除戴口罩、勤洗手外,就是少到密閉空間人群處,因孩子不像大人一樣能長時間戴上口罩,擔心防疫有破口,外出(一定戴好戴滿),為安全起見,家長一要堅持原則。但要如何讓孩子乖乖的戴上口罩?在這提供幾個方法讓家長參考~

1.挑選尺寸合適的口罩,太小不容易呼吸,太大容易滑落或遮眼。

2.在口罩沒有短缺的情況下,現在兒童口罩選擇可多樣化,顏色和圖案都很可愛,讓孩子選擇喜歡的圖案,也會讓孩子提高戴上口罩的意願。

3.利用孩子最喜歡的玩偶或玩具來示範戴口罩或是運用活動,例:生病看醫生的遊戲,藉此告訴孩子戴口罩好處,從有趣的出發點來慢慢引導。

4.最重要教導孩子戴口罩時,家長要先以身作則,可以稱讚孩子「哇~你跟爸爸媽媽一樣都有戴上口罩唷!好棒棒!」,讓孩子覺得自己像大人一樣厲害,喜歡模仿的特性,會讓孩子自己喜歡戴上口罩。

5.先挑選較靜態類型的活動,慢慢讓孩子練習戴口罩的時間拉長,逐漸習慣後就不會那麼排斥戴口罩。

6.不要強迫孩子無時無刻都戴著口罩,適時讓孩子透透氣,才不會讓孩子覺得戴口罩是被強迫的。

以上方法提供給家長們參考,提醒每天口罩要更換,安全比什麼都重要,正反面也要留意,才能達到保護的效果喔。另,進入中心後,老師也會讓孩子戴上口罩,請家長放心。                                      
Sandy老師


分享資訊
「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吃”對於孩子而言不只是”本能”;同時也是照顧者透過”吃”這個動作觀察出寶貝的心理及生理發展狀況。孩子從一出生即開始練習”吃”這個動作,從新生兒的尋乳反射—慢慢地出現原始抓握如:(吃雞腿、寶貝吃小手)-尺側抓握(無名指、小拇指)手指食物初期;橈側抓握(再加入食指、中指)手指食物穩定期。最後手指五兄弟(雙手扶好奶瓶練習)-接著用手抓起飯菜往嘴巴裡塞,進而漸漸地練習用湯匙舀起碗裡的飯菜往嘴裡送。「用湯匙舀起食物」;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需要孩子經歷無數次練習,如:將碗打翻、飯粒掉滿地、吃到整身髒兮兮等,不斷反覆的練習,才能吃的又快又好。照顧者看著孩子進步實在是興奮不已,從過程剛開始卻是常常在最後乾脆端起碗,直接用「餵」的方式幫助孩子完食。用「餵」的方式雖然能夠很快餵飽孩子;讓餐桌保持乾淨,卻忽略了讓孩子練習這個動作,也正剝奪孩子學習基本的日常自理能力的時機,容易降低孩子建立自信心。

以下提供幾點與家長一起分享~

1、提前告知準備用餐時間;讓孩子有心理準備,用餐前清潔雙手;濕、搓、沖、捧、擦(建立孩子衛生的觀念)。

2、讓孩子保持良好的用餐經驗及禮儀;練習吃飯的孩子弄髒桌椅是很正常的事,重要的是在用完餐後,照顧者可以陪同孩子;一起收拾掉落的飯菜及餐具、擦拭桌椅,養成飯後收拾的好習慣。

3、飯後潔牙;讓孩子喝開水、漱漱口或是刷牙來保持口腔衛生。此時期的孩子正處於發展自主化的學習;讓孩子獲得更多生活上的自理學習經驗很重要唷!我們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一定會看見孩子的進步~          
Lisa老師

2021.09親職分享交流小天地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