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園地
宜禾園地
爸媽注意! 常見錯誤管教行為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臺安醫院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李文瑋 兒童職能治療師 張旭鎧

NG行為1.用兇狠的態度要孩子聽話

很多父母為了建立權威感,對待孩子的態度又兇又狠,孩子哭鬧就用更大的音量壓制孩子,甚至會用打罵的手段迫使孩子乖乖聽話。孩子看到父母這麼做,會誤以為「想達到目的,就要用這種極端方式」,進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

 

NG行為2.對孩子說「再哭就把你丟掉

這種方式是利用害怕、恐懼的情緒取代孩子原本生氣的情緒,但孩子頻繁感到恐懼、害怕,極可能變得內向黏人,反而造成另一個問題。

 

NG行為3.一看到孩子哭鬧馬上滿足他的需求 

通常阿公阿嬤都聽不得孩子哭,一聽到哭聲就會立刻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會讓孩子更將哭鬧當成「達成目的的工具」,形成惡性循環。


難養類型 4 偏食、挑食

 

偏挑食孩子 不是偏胖就是偏瘦

     0~3歲的小小孩正處於高速發育期,需要充足且均衡的養分才能健康成長,所以當孩子出現偏食或挑食的行為,往往會讓家長十分苦惱。張旭鎧分析,偏食、挑食的孩子往往不是偏胖就是偏瘦,偏胖的孩子通常是正餐不吃,在餐間吃一大堆零食;偏瘦的孩子則是正餐吃得少也沒有吃零食,整個人變的營養不良。這些孩子每到用餐時間就會到處亂跑,從不在餐桌上吃飯,面對大人用心準備、健康又營養的家常菜興趣缺缺,卻在吃零食或垃圾食物時胃口大開。

對食物怕怕 有4種主要原因

    為什麼孩子會偏食、挑食呢?首先,孩子開始吃副食品以後,每嘗試一種新食物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他們在初次嘗試新食物時可能會因為好奇直接把食物吃下肚,但當他們發現他們不適應這個食物的味道,就會在第二次嘗試時產生排拒。

    除了食物本身的味道,烹調方式也會影響孩子對食物的好惡。如果烹調手法剛好踩到孩子的地雷,例如太鹹或太酸,孩子自然不會想吃。再來,當大人用強迫、威脅的手法逼孩子吃某樣食物,就算孩子原本對那樣食物不會很排斥,也會因為被強迫而對該食物產生厭惡感。

    此外,不愉快的用餐經驗往往會讓孩子對特定食物敬而遠之。有些孩子只吃菜,不吃雞、豬、魚、牛等肉類,可能是因為他吃過的肉都很硬,或是曾經被骨頭或魚刺刺傷,這種經驗會讓他對這些讓自己不舒服的食物產生防衛心態,因而選擇不吃這些食物。

面對偏挑食寶寶 父母應該怎麼做?

用其他食物代換孩子需要的營養素

    每個人都會有不喜歡吃的食物,與其強迫孩子吃他不喜歡的食物,不如用其他擁有相同營養素的食物代換。比如孩子不喜歡喝牛奶,就可以用優酪乳代替牛奶來讓孩子補充鈣質。

用「隱藏食物」的方式偷渡

    「隱藏食物」是許多老鳥媽媽都會用的手法。所謂「隱藏」就是把孩子不喜歡的食物剁碎混入料理。餃子、包子、燒賣、炒飯、手捲都是常見的隱藏食物。不過用這招時要注意兩個重點,一是孩子必須喜歡吃這道料理(否則做了也是白搭);一是留意烹調方式是否會讓食物原本的營養流失。

減少正餐以外的零食、飲料

除了三餐之外不給孩子多餘的零食、飲料,孩子一到用餐時間肚子餓得咕咕叫,自然會乖乖把眼前的食物吃光光。

帶孩子一起製作餐點

無論什麼事,自己動手做都會有成就感。爸爸媽媽可以抓緊這一點,帶孩子一起製作簡單的餐點(以遠離爐火的料理為主),再說服孩子品嚐自己做的食物,比如說「你看這個愛心形狀的紅蘿蔔是你剛剛切的耶,要不要試試看?」鼓勵孩子主動嘗試他不愛吃的食物。


爸媽注意!常見錯誤管教行為

 NG行為1. 對孩子說「你再不吃給我試試看!」

有些家長一開始會耐著性子慢慢餵,但時間一長就會愈餵愈火大,到最後忍不住大罵「你再不吃給我試試看!」因而讓孩子哭鬧,自己也愈罵愈兇,形成惡性循環。這會讓孩子產生吃飯很痛苦的感覺,變得更不想吃飯。

勸說孩子吃飯應該用正向、鼓勵、孩子聽得懂的語句,並選擇適當獎勵。這個獎勵最好是與孩子切身相關、可以幫助孩子成長、使孩子獲得成就感的事物。

“不要因為孩子不吃某樣食物而影響用餐氛圍或親子關係。”

張旭鎧表示,「獎勵」不等於「獎品」。有些阿公阿嬤會用糖果、玩具引誘孩子吃飯,但糖果、玩具是獎品,久而久之會讓孩子養成「有獎品才吃,沒有獎品就不吃」的壞習慣,所以如何選擇適當的獎勵很重要。

 

NG行為2. 習慣用重口味零食安撫孩子

塞零食是許多父母安撫孩子會用的招數,但孩子一旦習慣零食的重口味,對口味相對清淡的正餐往往會失去興趣。吃太多零食也會吃不下正餐。

零食的確是安撫孩子不可或缺的存在,建議家長可以選擇口味較清淡、健康的食物做為餐間零食,讓孩子在吃零食之餘也能獲得營養並鍛鍊咀嚼能力。甜度較低的水果果乾和蔬菜棒都是不錯的零食來源。

NG行為3.對孩子說「快吃,否則壞人會把你抓走!

很多父母因為急著洗碗或上班,會催促孩子「趕快吃!再不吃完小心我叫壞人把你抓走!」孩子心生畏懼,常常會邊哭邊把飯吃完。

小小孩的進食模式、速度都和大人不一樣,一味要求孩子比照大人的速度進食,甚至用威脅的口吻叫孩子吃快一點,會讓孩子建立不正確的飲食習慣。餵飯時應該配合孩子的節奏,讓孩子用自己的速度好好把飯吃完。

發展遲緩 也可能讓孩子產生進食障礙

    孩子偏食、挑食,除了食物本身的口味、父母的態度和環境氛圍的影響,有時也可能是身心發展出了問題。

    張旭鎧說,曾有孩子一看到湯就愁眉苦臉,就算勉強拿起湯匙,也總是會把湯灑出來。媽媽原先以為孩子不愛喝自己煮的湯,後來發現孩子是因為沒辦法握緊湯匙才排斥喝湯。所以在面對偏挑食的孩子時,除了要檢討食物的烹調方式、餵食方法,也要將孩子的坐姿、粗動作、細動作等其他表現一併納入評估,必要時最好諮詢營養師、小兒科醫師或職能治療師,了解一下孩子的用餐情況是否正常,自己也會比較安心。

    最後,家長在規勸孩子不要偏食、挑食的同時,自己也要以身做則,把不喜歡的食物好好吃下去(但不用刻意做出「很好吃」的表情),這樣才能當孩子的表率、讓孩子有好的模仿對象。

結語

    教養小孩需要的是引導及包容,而不是責罵或無條件的付出。無論孩子是黏人、怕生;好動、靜不下來;愛哭、脾氣不好或是偏食、挑食,只要多多觀察及陪伴,設身處地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相信爸爸媽媽都可以跟孩子培養出一套屬於你們的完美默契。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