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禾園地
宜禾園地
寶寶一定要學會爬行嗎?

天主教聖功醫療財團法人聖功醫院兒科部主任 孫得功

兒童發展指身體功能漸漸變化而逐漸成長與擴展,技巧與能力漸趨複雜與精煉。 寶寶手冊內有完整兒童發展連續圖可供家長們參考。理論上,發展過程都有共同模式,即從頭到尾的發展(頭尾定律),從軀幹到四肢的發展(近心遠心律),由簡單到複雜,從一般性到特殊性的發展,生長與發展是有順序可循的。然而在共同模式下仍有個別差異性,例如嬰兒軀體由不能移動狀態,先是學會翻身,再學坐、爬、站、走;但有些嬰兒可不學爬,直接站立而後學走。因為嬰兒學會爬行年齡差異很大,許多正常嬰兒學會走路之前都未曾爬行過,因此用爬行來評估寶寶的發育里程碑已不重要了,Scientific American於2009年11月也提出爬行對正常兒童發展不一定需要。

    但是爬行卻牽涉到嬰兒的軀體企圖、運動計畫、視覺接收、眼手協調,以後雙手細動作發展都有關聯,對寶寶感覺統合能力有很大幫助。諸多學者認為嬰兒沒有爬行,將來可能會出現語言障礙,並影響大腦發育,導致感覺統合失調,不僅影響寶寶學習,也會出現一系列不能自理的行為。學者孫翠芹表示,爬行運動是一種很棒的感覺統合訓練方法,可以促進大腦中樞發育,因為0~1歲是大腦神經細胞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寶寶訓練爬行,四肢並用,左右肢體交替輪流運動,正好可刺激大腦皮質的運動中樞,促進大腦生長。爬行時,寶寶可隨意控制自己的身體運動,使大腦對手、腳、眼的神經運動控制得以加強,姿態由靜到動,活動範圍有點到面,擴大了探索空間和視聽範圍,啟發寶寶智力潛能,提升了他們對空間搜索能力,學得大量的經驗信息,提高認知能力,有利於思維和記憶的訓練,此外,爬行也可以刺激內耳或前庭系統,幫助寶寶未來順利學習語言,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發展學家賽倫(Esther Thelen)創造了「動力系統理論」,描述動作技巧的發展及協調過程,他指出爬行不只是需要腦部啟動一個「爬行計劃」,也需要肌肉、感官、認知及動機的協調,寶寶獲得與環境互動的挑戰及探索性活動,會促成在動作技能上的進步,寶寶的「自我動機」,在動作發展很重要,當寶寶俯臥學爬行時,必須讓寶寶去摸前面某樣摸不到的東西,才可幫助他(她)學習爬行的技能。

回上一頁